
虞美人(學名:Papaver rhoeas),是一種美麗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屬于罌粟科罌粟屬。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虞美人有著多種別稱,這些名稱不僅反映了其美麗的形態(tài),還蘊含了豐富的文化意義。
古代名稱列表
- 麗春紅:因花朵色彩鮮艷,如同春天的紅霞。
- 賽牡丹:花朵形似牡丹,但更為嬌小玲瓏。
- 蝴蝶滿園春:花瓣輕盈如蝶,隨風舞動,給人以春天滿園蝴蝶飛舞的感覺。
- 小種罌粟:因其與罌粟有相似之處,但體型較小。
- 斷腸草:傳說中,虞美人曾是項羽愛妃虞姬自刎時所握之花,故有此悲情之稱。
- 舞草:形容其花朵隨風搖曳,仿佛在跳舞。
- 勝紅英:形容其紅色花朵艷麗無比。
- 錦被花:花瓣柔軟細膩,如同覆蓋在地上的錦被。
- 醉西施:形容花朵之美堪比古代美女西施。
- 胭脂雪:花瓣顏色如同女子涂抹的胭脂,潔白中帶有一抹粉紅。
- 虞美人草:直接以其傳說中的故事命名,紀念虞姬的忠貞不渝。
文化背景
虞美人不僅因為其美麗的外觀而受到人們的喜愛,更因為它背后的故事而被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相傳,在楚漢戰(zhàn)爭中,項羽戰(zhàn)敗,虞姬為了不拖累項羽,選擇了自盡。她手中的這朵花后來便被稱為“虞美人”,象征著忠誠與愛情。
在中國古典文學和藝術(shù)作品中,虞美人常常被用來表達哀愁、思念和對美好事物的懷念。宋代詞人李清照在其《聲聲慢》中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之句,就借用了虞美人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傷。
通過上述介紹,我們可以看到,虞美人不僅是一種美麗的花卉,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富有情感和象征意義的形象。
品名:虞美人種子
高度:約50-60cm
花色:混色,單色
花期:5-9月份 (40-60天)
播種量:3-4斤/畝
播種期:無霜期、十度以上
適播地:年降雨量250mm以上地區(qū)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