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濱菊與洋甘菊的對(duì)比
1. 基本信息
- 西洋濱菊(Leucanthemum vulgare):
- 別名:雛菊、歐洲雛菊
- 科屬:菊科,雛菊屬
- 原產(chǎn)地:歐洲和北非
-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90厘米,莖直立或斜升,葉片羽狀分裂,花序單生或數(shù)個(gè)聚生,頭狀花序直徑約5-8厘米,邊緣白色舌狀花,中心黃色管狀花。
- 洋甘菊(Chamomile):
- 別名:德國洋甘菊、羅馬洋甘菊
- 科屬:菊科,洋甘菊屬
- 原產(chǎn)地:歐洲和西亞
- 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20-60厘米,莖細(xì)長,葉片羽狀分裂,花序單生,頭狀花序直徑約1-2厘米,邊緣白色舌狀花,中心黃色管狀花。
2. 生長習(xí)性
- 西洋濱菊:
- 光照:喜陽光充足,耐半陰
- 土壤:適應(yīng)性強(qiáng),耐貧瘠,喜排水良好的土壤
- 水分:耐旱,但不耐水澇
- 溫度:耐寒,適合溫帶氣候
- 洋甘菊:
- 光照:喜陽光充足,耐半陰
- 土壤:適應(yīng)性強(qiáng),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 水分:耐旱,但需保持土壤微濕
- 溫度:耐寒,適合溫帶和亞熱帶氣候
3. 用途
- 西洋濱菊:
- 觀賞:常用于花壇、花境、草坪邊緣等景觀布置
- 藥用:全草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生態(tài):可用于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
- 洋甘菊:
- 觀賞:常用于花壇、花境、盆栽等
- 藥用:花序可入藥,具有鎮(zhèn)靜安神、抗炎止痛、助消化等功效
- 茶飲:花序可泡茶,具有舒緩神經(jīng)、改善睡眠的作用
4. 繁殖方法
- 西洋濱菊:
- 播種:春季或秋季播種,發(fā)芽適溫為15-20℃
- 分株:春季或秋季進(jìn)行分株繁殖
- 扦插:春季或夏季進(jìn)行嫩枝扦插
- 洋甘菊:
- 播種:春季或秋季播種,發(fā)芽適溫為15-20℃
- 分株:春季或秋季進(jìn)行分株繁殖
- 扦插:春季或夏季進(jìn)行嫩枝扦插
5. 病蟲害防治
- 西洋濱菊:
- 常見病害:白粉病、葉斑病
- 常見蟲害:蚜蟲、紅蜘蛛
- 防治方法:定期修剪,保持通風(fēng)透光,使用殺菌劑和殺蟲劑
- 洋甘菊:
- 常見病害:白粉病、根腐病
- 常見蟲害:蚜蟲、薊馬
- 防治方法:定期修剪,保持通風(fēng)透光,使用殺菌劑和殺蟲劑
6. 文化意義
- 西洋濱菊:
- 象征:純潔、天真、希望
- 歷史:在歐洲園林中廣泛種植,是傳統(tǒng)的觀賞植物
- 洋甘菊:
- 象征:寧靜、平和、安慰
- 歷史:在古埃及、希臘和羅馬時(shí)期被用于醫(yī)療和宗教儀式
總結(jié)
西洋濱菊和洋甘菊雖然同屬菊科,但在植物形態(tài)、生長習(xí)性、用途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西洋濱菊更適合觀賞和生態(tài)應(yīng)用,而洋甘菊則更多用于藥用和茶飲。了解這些差異有助于更好地選擇和利用這兩種植物。
品名:大濱菊種子
高度:約30-70cm
花色:單色
花期:4-6月份
播種量:4-5斤/畝
播種期:無霜期、十度以上
適播地:沙質(zhì)土、田園土還是鹽堿地或者微酸性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