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草的生長與收割特性
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又名紫狼尾草,是一種多年生熱帶和亞熱帶牧草,廣泛用于飼料、生物質能源及水土保持等領域。了解象草的生長特性和收割后的再生能力對于合理利用這一資源至關重要。
1. 生長習性
- 快速生長:象草具有極強的生長能力,在適宜條件下,每年可長至3-5米高。
- 耐旱性強:能夠適應多種土壤類型,尤其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區(qū)表現(xiàn)出良好的生存能力。
- 耐刈割:多次刈割后仍能迅速恢復生長,是其作為牧草的重要特點之一。
2. 收割時間
- 首次收割:播種后60-90天,當植株高度達到1.5-2米時進行首次收割。
- 后續(xù)收割:之后每隔45-60天可以再次收割,具體時間取決于氣候條件和管理措施。
3. 收割方法
- 留茬高度:建議留茬高度為20-30厘米,以促進新芽的萌發(fā)。
- 工具選擇:使用鋒利的鐮刀或機械收割機,確保切割面平滑,減少病蟲害發(fā)生幾率。
4. 再生能力
- 強再生力:象草被割后,根部儲存的養(yǎng)分會迅速供給新生長點,使其快速恢復生長。
- 影響因素:
- 水分供應:充足的水分有助于提高再生速度。
- 施肥管理:適當施用氮肥可以促進葉片生長,加快再生過程。
- 溫度條件: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有利于象草快速再生。
5. 注意事項
- 避免過度收割:連續(xù)頻繁的刈割可能會削弱植株的生長勢,導致產量下降。
- 病蟲害防治:定期檢查植株健康狀況,及時采取措施防治可能出現(xiàn)的病蟲害問題。
總結
象草在被割后確實會繼續(xù)生長,并且具備較強的再生能力。通過合理的管理和維護,可以實現(xiàn)象草的高效利用,滿足不同領域的應用需求。
品名:甜象草種節(jié)
畝用量:4000-5000節(jié)
畝產量:5000-8000kg
播種期:十度以上
割草期:播種后6-8周后,可開始第一次刈割
適播地:我國南方地區(qū)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