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小米草(學名:Eragrostis pilosa) 是一種廣泛分布于全球溫帶和熱帶地區(qū)的禾本科植物。它是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的小型草本植物,常生長在田邊、路旁、荒地等環(huán)境中。以下是關于野生小米草的詳細介紹:
植物特征
-
植株高度:
-
莖稈:
-
葉片:
- 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15厘米,寬1-4毫米。
- 葉片邊緣平滑或有細鋸齒,葉面綠色或灰綠色。
- 葉鞘通常短于節(jié)間,邊緣有纖毛。
-
花序:
- 穗狀花序,長3-15厘米,寬0.5-1厘米。
- 花序軸細弱,直立或稍彎曲,有細毛。
- 小穗排列緊密,長2-3毫米,含2-3朵小花。
- 穎片披針形,長1-1.5毫米,邊緣有細鋸齒。
- 外稃卵形,長1.5-2毫米,背部有1條明顯的脈紋,頂端有芒或無芒。
- 內(nèi)稃較短,長約1毫米。
-
果實:
- 果實為穎果,橢圓形或卵形,長約1毫米,成熟時呈黃褐色。
生態(tài)習性
-
生長環(huán)境:
- 喜歡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耐旱、耐瘠薄。
- 常見于田邊、路旁、荒地、山坡、草地等地方。
- 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強,能在多種土壤類型中生長。
-
繁殖方式:
- 主要通過種子繁殖,種子成熟后隨風散播。
- 有時也會通過地下莖進行無性繁殖。
用途與價值
-
藥用價值:
- 野生小米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水腫等癥狀。
- 全草可入藥,煎湯內(nèi)服或外用。
-
飼料價值:
- 可作為家畜的青飼料,尤其在干旱季節(jié),其耐旱性和高產(chǎn)性使其成為重要的牧草資源。
-
生態(tài)價值:
- 野生小米草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結(jié)構,增加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
-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起到一定的固土保水作用。
-
觀賞價值:
- 雖然野生小米草的花朵較小,但其細弱的莖稈和穗狀花序在微風吹拂下?lián)u曳生姿,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分布范圍
- 全球分布:
- 廣泛分布于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溫帶和熱帶地區(qū)。
- 在中國的分布尤為廣泛,幾乎遍布全國各地。
相關物種
- 同屬物種:
- 野生小米草屬于禾本科(Poaceae)小米草屬(Eragrostis),該屬約有350種植物,一些常見的物種包括:
- 白小米草(Eragrostis curvula):原產(chǎn)于非洲,現(xiàn)廣泛引種為牧草。
- 綠小米草(Eragrostis cilianensis):常見于歐洲和北美,也是一種重要的雜草。
結(jié)論
野生小米草是一種適應性強、分布廣泛的草本植物,不僅具有藥用、飼料和生態(tài)價值,還在一定程度上具備觀賞價值。了解其形態(tài)特征和生態(tài)習性,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和管理這一資源。
品名:小米草種子
高度:約60~100cm
畝產(chǎn)量:3000-4000KG
播種量:8-12斤/畝
播種期:無霜期
特點:耐旱耐寒耐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