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概述
- 定義:利用魚塘底部的淤泥作為種植介質,進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的栽培。
- 目的:提高魚塘淤泥的利用率,改善水質,增加土壤肥力,同時獲得紫云英作為飼料或綠肥。
- 學名:Astragalus sinicus
- 別名:紅花草、草頭、野豌豆
- 科屬:豆科黃耆屬
- 特點: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耐旱,適應性強,根系發(fā)達,能固氮。
3. 魚塘淤泥的特點
- 營養(yǎng)成分:富含有機質、氮、磷、鉀等養(yǎng)分。
- 結構:黏性較強,保水保肥能力強。
- pH值:一般呈中性或微堿性。
4. 種植步驟
-
清塘:
- 排干魚塘中的水。
- 清除雜草和殘餌。
- 晾曬淤泥,使其適度干燥。
-
整地:
- 將淤泥翻耕,深度約20-30厘米。
- 打碎土塊,使土壤疏松。
- 揀出雜物,如石塊、塑料等。
-
施肥:
- 根據(jù)淤泥的肥力情況,適當補充有機肥或復合肥。
- 施肥量一般為每畝1000-1500公斤有機肥或50-100公斤復合肥。
-
播種:
- 選擇優(yōu)質紫云英種子,進行浸種處理,促進發(fā)芽。
- 播種時間一般在秋季,具體時間根據(jù)當?shù)貧夂驐l件確定。
- 播種方法可采用條播或撒播,條播行距30-40厘米,撒播則均勻撒在地表。
-
管理:
- 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避免積水。
- 除草:及時清除雜草,減少競爭。
- 病蟲害防治:定期檢查,發(fā)現(xiàn)病蟲害及時采取措施。
-
收獲:
- 紫云英生長到一定高度(約30-40厘米)時即可收獲。
- 收獲方式可采用割草機或人工收割。
- 收獲后的紫云英可作為飼料直接喂魚,或制成青貯飼料。
5. 效益分析
- 經(jīng)濟效益:
- 提高魚塘的綜合利用率,增加額外收入。
- 紫云英作為優(yōu)質飼料,可降低養(yǎng)殖成本。
- 生態(tài)效益:
- 改善魚塘水質,減少污染。
- 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
- 固氮作用,減少化肥使用。
6. 注意事項
- 淤泥處理:確保淤泥無有害物質,如重金屬超標等。
- 適時播種:根據(jù)當?shù)貧夂驐l件選擇最佳播種時間。
- 合理管理:注意水分、肥料和病蟲害的管理,保證紫云英健康生長。
7. 結論
利用魚塘淤泥種植紫云英是一種經(jīng)濟、環(huán)保的方法,既能提高魚塘的綜合效益,又能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和技術應用,可以實現(xiàn)魚塘與農業(yè)生產的良性循環(huán)。
品名:紫云英種子
畝用量:4-6斤
畝產量:6000-8000kg
播種期:十度以上
割草期:播種后6-8周后,植株高度達到1-1.5m,此時的干物質中粗蛋白質含量最高,粗纖維含量最低,可開始第一次刈割
適播地:年降雨量250mm以上地區(qū)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