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樟樹的基本信息
- 學名:Cinnamomum camphora
- 別名:香樟、樟木、山雞樹
- 科屬:樟科樟屬
- 分布:原產(chǎn)于中國南方,廣泛分布于亞洲東南部,包括日本、越南等地。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qū)。
樟樹的外觀特征
- 樹形:常綠大喬木,樹高可達30米,胸徑1.5米以上。
- 樹皮:灰褐色或深灰色,呈不規(guī)則裂片狀剝落。
- 枝條:幼枝綠色,老枝灰色或灰褐色。
- 葉片:互生,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6-12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葉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具光澤,有香氣。
- 花:花小,黃綠色,成圓錐花序,花期4-5月。
- 果實:核果球形,直徑約1厘米,成熟時黑紫色,果期9-11月。
樟樹的季節(jié)特點
- 春季:
- 新葉逐漸生長,嫩葉呈淺綠色,隨著氣溫升高,逐漸變?yōu)樯罹G色。
- 花期開始,黃綠色的小花聚集成圓錐花序,散發(fā)出淡淡的香氣。
- 夏季:
- 樹冠茂盛,葉片濃綠,提供良好的遮蔭效果。
- 果實開始形成,但尚未成熟,呈現(xiàn)綠色。
- 秋季:
- 葉片依然保持綠色,但部分老葉可能開始變黃并脫落。
- 果實逐漸成熟,由綠色轉(zhuǎn)為黑紫色,吸引鳥類啄食。
- 冬季:
- 樟樹為常綠樹種,葉片全年保持綠色,但生長速度減緩。
- 枝干較為明顯,樹皮的裂片狀剝落更為顯著。
樟樹的生態(tài)習性
- 喜光:喜光,稍耐陰,適合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
- 耐寒:較耐寒,能忍受短時間的低溫,但在極端寒冷的環(huán)境中可能會受到凍害。
- 土壤適應性: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干旱,也耐水濕,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為佳。
- 抗污染:具有較強的抗污染能力,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是城市綠化的重要樹種。
樟樹的用途
- 園林綠化:因其樹形優(yōu)美、四季常綠,是城市綠化、公園、校園等場所的理想樹種。
- 木材利用:木材堅硬耐用,有香氣,可用于制作家具、雕刻、建筑材料等。
- 藥用價值:樹皮、根、葉等部位含有揮發(fā)油,可提取樟腦和樟油,用于醫(yī)藥、香料等行業(yè)。
- 生態(tài)功能:具有凈化空氣、防風固土、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等作用。
樟樹的文化意義
- 象征意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樟樹常被視為吉祥之樹,象征長壽、富貴和吉祥。
- 文學藝術:許多古代詩詞、繪畫作品中都有對樟樹的描寫,如宋代詩人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中有“老柏蒼然閱歲華,古樟青青映晚霞”之句。
通過以上詳細的描述,可以全面了解樟樹的外觀特征、季節(jié)變化、生態(tài)習性和文化意義。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品名:香樟樹
高度:約10~30m
生長期:4-10月
觀賞期:全年
栽植期:春、秋
特點:四季常綠,冠幅圓滿,長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