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花,又名蓮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象征著高潔、清廉和吉祥。它不僅在文學(xué)作品中頻繁出現(xiàn),而且在繪畫、園林設(shè)計等領(lǐng)域也占據(jù)重要地位。下面列出了荷花的一些主要別稱及其含義或來源:
- 芙蕖:《詩經(jīng)·鄭風(fēng)》中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句,贊美了荷花的高潔品質(zhì)。
- 菡萏(hàn dàn):《楚辭·九歌·少司命》中提到“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這里的“芙蓉”即指荷花,“搴芙蓉”意為采摘荷花。
- 水華:因為荷花生長于水中,所以被稱作“水華”。
- 水芝:《本草綱目》記載:“荷花,一名水芝,生池澤?!北砻髌渖L環(huán)境及植物學(xué)上的名稱。
- 玉環(huán):唐代詩人王維在其詩作《山居秋暝》中寫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蓮”即指荷花,而“玉環(huán)”則是對荷花美麗形態(tài)的形象比喻。
- 君子花: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中將荷花比作“君子”,認為其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德。
- 六月春:因荷花通常在農(nóng)歷六月盛開,故有此稱呼。
- 凌波仙子:形容荷花在水面上輕輕搖曳的姿態(tài),如同仙子般輕盈飄逸。
- 翠蓋:描述荷葉寬大如傘蓋,綠色欲滴的特點。
- 紅衣:特指紅色品種的荷花,因其花瓣顏色鮮艷如衣裳而得名。
這些別稱不僅反映了人們對荷花自然美的欣賞,還蘊含了深厚的文化意義與審美情趣。
品名:荷花苗
株高:80~150公分
生長期:3~9月
觀賞期:夏季
栽植期:春、夏、秋、冬
特點:花期長花量大,文化寓意深厚,耐移栽成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