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苜蓿的收割時間
苜蓿(學名:Medicago sativa),又稱紫花苜蓿、牧草之王,是一種重要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廣泛用于放牧、青貯、干草和飼料添加劑。正確選擇苜蓿的收割時間對于保證其營養(yǎng)價值和產(chǎn)量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關于苜蓿收割時間的關鍵信息:
1. 生長周期與收割階段
- 春季首次收割:
- 時間:通常在春季,當植株高度達到30-40厘米時進行。
- 特點:此時苜蓿的營養(yǎng)成分最高,蛋白質(zhì)含量豐富。
- 夏季多次收割:
- 時間:夏季每隔4-6周進行一次收割,具體時間取決于氣候條件和土壤肥力。
- 特點:夏季收割應避免在高溫和干旱條件下進行,以免影響植株的再生能力。
- 秋季最后一次收割:
- 時間:一般在秋季,當溫度開始下降,植株進入休眠期前進行。
- 特點:秋季收割應留有足夠的生長時間,以便植株積累足夠的養(yǎng)分過冬。
2. 收割指標
- 植株高度:一般建議在植株高度達到30-40厘米時進行收割。
- 開花期:最佳收割時期是在初花期,即有10%-20%的植株開花時。
- 葉片比例:葉片占總干物質(zhì)的比例越高,營養(yǎng)價值越高。應在葉片尚未脫落時進行收割。
3. 收割方法
- 機械收割:
- 割草機:使用割草機將苜蓿割倒,留茬高度一般為5-8厘米。
- 打捆機:將割倒的苜蓿打成捆,便于運輸和儲存。
- 人工收割:
- 鐮刀:適用于小面積種植,割倒后晾曬干燥。
- 手割:在特殊情況下,如地形復雜或機械無法進入的地方,可采用手割方式。
4. 收割后的管理
- 晾曬與干燥:
- 自然晾曬:將割倒的苜蓿均勻攤開,晾曬至含水量降至15%左右。
- 機械干燥:使用烘干設備快速干燥,適用于大規(guī)模種植。
- 儲存:
- 干草堆:將干燥后的苜蓿堆成干草堆,注意防潮防霉。
- 青貯:將新鮮的苜蓿切碎后裝入青貯窖,密封發(fā)酵,保存時間更長。
5. 注意事項
- 病蟲害防治:在收割前后應注意病蟲害的防治,避免病蟲害對植株的影響。
- 土壤管理:收割后應及時補充土壤中的養(yǎng)分,如施用有機肥和化肥,以促進植株的再生。
- 輪作制度:合理安排輪作制度,避免連作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和病蟲害累積。
通過以上詳細的介紹,希望您能更好地了解苜蓿的收割時間和相關管理措施,從而提高苜蓿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品名:紫花苜蓿種子
畝用量:2-3斤
畝產(chǎn)量:3000-4500kg,干草1000kg左右
播種期:十度以上
割草期:植株達到50~80cm,可開始第一次刈割
適播地:年降雨量250mm以上地區(qū)種植,根據(jù)地區(qū)選擇秋眠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