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苜蓿的豆莢生長位置及特征
苜蓿(學名:Medicago sativa),又稱紫花苜蓿、草頭、南苜蓿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豆科苜蓿屬。它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牧草,還被廣泛用于農(nóng)業(yè)和園藝中。了解苜蓿的豆莢生長位置及其特征對于種植和收獲具有重要意義。
1. 豆莢的生長位置
- 花序下方:苜蓿的豆莢通常生長在花序的下方,即花朵凋謝后的位置。
- 莖稈上:豆莢沿著莖稈分布,一般在植株的中下部較為密集。
- 葉腋處:部分豆莢也可能生長在葉腋處,即葉片與莖稈的交界處。
2. 豆莢的形態(tài)特征
- 形狀:苜蓿的豆莢呈螺旋狀卷曲,形似螺絲釘或螺旋彈簧。
- 長度:豆莢長度一般為1-3厘米,寬度約為0.5厘米。
- 顏色:未成熟時為綠色,成熟后逐漸變?yōu)辄S褐色。
- 表面:表面光滑或有細小的毛,有時會有輕微的凹凸感。
- 內(nèi)部結(jié)構:每個豆莢內(nèi)含有4-8顆種子,種子呈腎形,顏色為黃褐色或棕色。
3. 生長周期
- 開花期:苜蓿的開花期一般在春季和夏季,具體時間因氣候和品種而異。
- 結(jié)果期:花朵凋謝后,豆莢開始形成,大約需要2-3周的時間才能完全成熟。
- 收獲期:豆莢成熟后,可以進行收獲。通常在豆莢變黃但尚未完全干燥時進行,以保證種子的質(zhì)量。
4. 影響因素
- 環(huán)境條件:溫度、濕度、光照等環(huán)境因素對豆莢的生長有顯著影響。適宜的溫度范圍為15-25℃,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影響豆莢的正常發(fā)育。
- 土壤條件:苜蓿喜歡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在6.0-7.5之間最為適宜。
- 管理措施:合理的灌溉、施肥和病蟲害防治措施可以促進豆莢的健康生長。
5. 收獲與利用
- 收獲方法:可以手動采摘或使用機械收割。手動采摘時應避免損傷植株,機械收割則需選擇合適的時機和設備。
- 用途:苜蓿豆莢和種子可作為飼料、肥料或種子繁殖材料。豆莢還可以用于提取天然染料和醫(yī)藥成分。
通過以上詳細的介紹,希望您對苜蓿的豆莢生長位置及其特征有了全面的了解。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信息,請隨時提問。
品名:紫花苜蓿種子
畝用量:2-3斤
畝產(chǎn)量:3000-4500kg,干草1000kg左右
播種期:十度以上
割草期:植株達到50~80cm,可開始第一次刈割
適播地:年降雨量250mm以上地區(qū)種植,根據(jù)地區(qū)選擇秋眠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