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簡介
- 學(xué)名: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 Gawl.
- 別名:麥門冬、沿階草、不死藥等
- 科屬:百合科沿階草屬
形態(tài)特征
- 根:肉質(zhì),細(xì)長,白色或淡黃色,有須根。
- 莖:短而直立,常不明顯。
- 葉:線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2-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鞘狀抱莖,邊緣平滑或微波狀。
- 花:小花,淡紫色或白色,排列成穗狀花序,花期6-8月。
- 果:漿果,球形,成熟時(shí)黑色,直徑約4毫米。
生長習(xí)性
- 光照:喜半陰,忌強(qiáng)烈陽光直射。
- 溫度:耐寒,生長適溫為15-25℃。
- 水分:喜濕潤,但不耐水澇。
- 土壤:適應(yīng)性強(qiáng),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為宜。
分布與栽培
- 分布:原產(chǎn)于中國,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日本、朝鮮半島也有分布。
- 栽培:可作為觀賞植物種植于花壇、花境或盆栽,也可用于中藥生產(chǎn)。
藥用價(jià)值
- 主要成分:含有多糖、黃酮類化合物、皂苷等活性成分。
- 功效: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等功效。
- 應(yīng)用:常用于治療肺燥干咳、咽痛音啞、心煩失眠、胃陰不足等癥狀。
食用方法
- 泡茶:將干燥的麥冬根切片,用沸水沖泡,可單獨(dú)飲用或與其他藥材搭配。
- 燉湯:加入雞肉、瘦肉等食材中燉煮,增加湯品的營養(yǎng)價(jià)值和口感。
注意事項(xiàng)
- 用量:一般每次使用3-10克,不宜過量。
-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yīng)咨詢醫(yī)生后再使用。
文化意義
- 歷史:麥冬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被列為上品,歷史悠久。
- 文學(xué):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被提及,象征著長壽和吉祥。
列表形式
| 項(xiàng)目 | 描述 |
| --- | --- |
| 學(xué)名 | 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 Gawl. |
| 別名 | 麥門冬、沿階草、不死藥等 |
| 科屬 | 百合科沿階草屬 |
| 根 | 肉質(zhì),細(xì)長,白色或淡黃色,有須根 |
| 莖 | 短而直立,常不明顯 |
| 葉 | 線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2-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鞘狀抱莖,邊緣平滑或微波狀 |
| 花 | 小花,淡紫色或白色,排列成穗狀花序,花期6-8月 |
| 果 | 漿果,球形,成熟時(shí)黑色,直徑約4毫米 |
| 光照 | 喜半陰,忌強(qiáng)烈陽光直射 |
| 溫度 | 耐寒,生長適溫為15-25℃ |
| 水分 | 喜濕潤,但不耐水澇 |
| 土壤 | 適應(yīng)性強(qiáng),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為宜 |
| 分布 | 原產(chǎn)于中國,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日本、朝鮮半島也有分布 |
| 栽培 | 可作為觀賞植物種植于花壇、花境或盆栽,也可用于中藥生產(chǎn) |
| 主要成分 | 含有多糖、黃酮類化合物、皂苷等活性成分 |
| 功效 | 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等功效 |
| 應(yīng)用 | 常用于治療肺燥干咳、咽痛音啞、心煩失眠、胃陰不足等癥狀 |
| 泡茶 | 將干燥的麥冬根切片,用沸水沖泡,可單獨(dú)飲用或與其他藥材搭配 |
| 燉湯 | 加入雞肉、瘦肉等食材中燉煮,增加湯品的營養(yǎng)價(jià)值和口感 |
| 用量 | 一般每次使用3-10克,不宜過量 |
| 禁忌 | 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yīng)咨詢醫(yī)生后再使用 |
| 歷史 | 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被列為上品,歷史悠久 |
| 文學(xué) |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被提及,象征著長壽和吉祥 |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品名:麥冬草
株高:10~40公分
生長期:3~9月
觀賞期:全年
栽植期:春、夏、秋、冬
特點(diǎn):四季常綠,耐寒耐熱,適應(yīng)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