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黃釣鐘柳(學名:Digitalis purpurea)
-
植物簡介
- 毛地黃釣鐘柳,又名紫地黃、洋地黃,屬于玄參科毛地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 原產地為歐洲及西伯利亞地區(qū),后被廣泛引種至世界各地作為觀賞植物。
- 植株高度通常在1-2米之間,具有直立的莖干和長而尖銳的葉片。
-
觀賞特性
- 觀花
- 毛地黃釣鐘柳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花朵,花期一般在夏季,花色多以紫色為主,也有粉色、白色等變種。
- 花朵呈管狀或鐘形,排列成穗狀花序,每朵花長約4-5厘米,外觀獨特且色彩艷麗,極具觀賞價值。
- 觀葉
- 葉片大而厚實,形狀為卵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表面覆蓋著細小的絨毛。
- 葉色深綠,基部葉較大,向上逐漸變小,形成良好的層次感。
- 盡管葉片本身也很美觀,但與花朵相比,其觀賞性略遜一籌。
-
栽培要點
- 喜涼爽濕潤的環(huán)境,耐半陰,不耐干旱。
- 土壤要求排水良好,pH值中性至微酸性。
- 春季播種或分株繁殖,秋季可進行修剪以促進翌年開花。
- 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等常見病蟲害。
毛地黃釣鐘柳主要以觀花為主,其次才是觀葉。它不僅能夠美化環(huán)境,還能用于藥用,是一種集觀賞與實用于一體的優(yōu)良園藝植物。
品名:毛地黃種子
高度:約80-100cm
花色:混色,單色
花期:5-6月份
播種量:4-6斤/畝
播種期:無霜期、十度以上
適播地:有充足的光照和良好排水的沙質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