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黃釣鐘柳(Digitalis purpurea)的耐寒性
毛地黃釣鐘柳,學名 Digitalis purpurea,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玄參科。它原產于歐洲,但現已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毛地黃釣鐘柳以其美麗的鐘形花朵和藥用價值而聞名。下面詳細介紹其耐寒性及其他相關信息。
耐寒性
- 最低耐寒溫度:毛地黃釣鐘柳可以耐受-20°C至-15°C的低溫。
- 最佳生長溫度:15°C至25°C。
- 耐寒區(qū)域:USDA 4-9區(qū)。
生長習性
- 光照需求:喜半陰或全日照。
- 土壤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粘質壤土,pH值在6.0至7.5之間。
- 水分需求:保持土壤濕潤,但不積水。
繁殖方法
- 播種:春季或秋季播種,種子表面覆蓋薄土。
- 分株:春季或秋季進行分株繁殖。
- 扦插:夏季進行軟枝扦插。
主要品種
- 普通毛地黃(Digitalis purpurea):常見的紫色花型。
- 白色毛地黃(Digitalis purpurea 'Alba'):白色花型。
- 粉色毛地黃(Digitalis purpurea 'Rosea'):粉色花型。
應用
- 園藝觀賞:適合花園、花境和容器栽培。
- 藥用價值:提取物用于治療心臟疾病,但需謹慎使用,因為全株有毒。
注意事項
- 毒性:全株有毒,誤食可引起中毒,嚴重時可致命。
- 病蟲害:注意防治蚜蟲、蝸牛和灰霉病。
列表形式
| 屬性 | 描述 |
|------------------|-----------------------------------------------|
| 最低耐寒溫度 | -20°C至-15°C |
| 最佳生長溫度 | 15°C至25°C |
| 耐寒區(qū)域 | USDA 4-9區(qū) |
| 光照需求 | 喜半陰或全日照 |
| 土壤要求 | 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粘質壤土,pH值6.0至7.5 |
| 水分需求 | 保持土壤濕潤,但不積水 |
| 繁殖方法 | 播種、分株、扦插 |
| 主要品種 | 普通毛地黃、白色毛地黃、粉色毛地黃 |
| 應用 | 園藝觀賞、藥用價值 |
| 注意事項 | 全株有毒,注意防治蚜蟲、蝸牛和灰霉病 |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信息,請隨時告訴我。
品名:毛地黃種子
高度:約80-100cm
花色:混色,單色
花期:5-6月份
播種量:4-6斤/畝
播種期:無霜期、十度以上
適播地:有充足的光照和良好排水的沙質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