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滿天星(Gypsophila paniculata)簡介
紫滿天星,又名“滿天星”、“婆婆納”,屬于石竹科滿天星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原產(chǎn)于歐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qū),但因其美麗的花朵和較強(qiáng)的適應(yīng)性,已被廣泛引種至世界各地。
基本特征
- 植株形態(tài):紫滿天星通常高30-100厘米,莖直立或斜升,分枝多,全株被有細(xì)毛。
- 葉片:葉線形或披針形,長2-5厘米,寬2-4毫米,基部稍抱莖,邊緣全緣。
- 花序與花:花序?yàn)榇笮蛨A錐狀,由許多小花組成,花徑約5毫米,花瓣5片,顏色多為白色、粉色或淡紫色,具有較高的觀賞價(jià)值。
- 果實(shí):蒴果卵圓形,成熟后會(huì)裂開,散出種子。
生長習(xí)性
- 光照需求:喜光,耐半陰,但在充足的陽光下生長更為茂盛。
- 土壤要求:偏好排水良好、富含石灰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pH值在7.0-8.0之間最佳。
- 水分管理:耐旱,不耐水濕,澆水時(shí)應(yīng)避免積水。
- 溫度適應(yīng):耐寒,可耐受-20℃左右的低溫,適合溫帶及亞熱帶氣候區(qū)種植。
園藝應(yīng)用
- 切花材料:因其輕盈、夢幻般的花序,常作為插花中的填充材料,增加作品層次感。
- 地被植物:低矮品種可用于園林綠化,覆蓋地面,美化環(huán)境。
- 巖石園:適合種植于巖石縫隙中,營造自然景觀。
- 花境配置:與其他多年生花卉搭配使用,豐富花境色彩。
栽培要點(diǎn)
- 繁殖方法:主要通過播種和扦插兩種方式繁殖。春季播種于溫室,秋季或春季進(jìn)行扦插。
- 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等常見害蟲,以及灰霉病等病害。
- 修剪整形:定期修剪枯枝敗葉,促進(jìn)新芽萌發(fā),保持植株健康狀態(tài)。
- 植物類型:多年生草本植物
- 原產(chǎn)地:歐洲、亞洲部分地區(qū)
- 高度范圍:30-100厘米
- 葉片形狀:線形或披針形
- 花色:白色、粉色、淡紫色
- 花徑:約5毫米
- 光照需求:喜光,耐半陰
- 土壤要求:排水良好、富含石灰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
- 水分管理:耐旱,不耐水濕
- 溫度適應(yīng):耐寒,可耐受-20℃左右的低溫
- 主要用途:切花材料、地被植物、巖石園、花境配置
- 繁殖方法:播種、扦插
- 病蟲害:蚜蟲、紅蜘蛛、灰霉病
- 修剪建議:定期修剪枯枝敗葉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幫助您全面了解紫滿天星這一美麗的多年生植物!
品名:滿天星種子
高度:約30-80cm
花色:混色,單色
花期:6-8月份
播種量:4-6斤/畝
播種期:無霜期、十度以上
適播地:適宜在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土壤中生存,多長于河岸的草地,沙丘,山坡上